《水浒传》中的宋江是个投降派,《宋史·卷三百五十三·列传第一百一十二》中的宋江还挺讲义气:“宋江起河朔,转略十郡,官军莫敢婴其锋。声言将至,叔夜(徽猷阁待制知海州张叔夜)使间者觇所向,贼径趋海濒,劫钜舟十余,载掳获。于是募死士得千人,设伏近城,而出轻兵距海,诱之战。先匿壮卒海旁,伺兵合,举火焚其舟。贼闻之,皆无斗志,伏兵乘之,擒其副贼,江乃降。”
如果宋江不投降,不管被擒的“副贼”是吴用还是卢俊义,肯定会被张叔夜明正典刑,所以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宋江是为了义气而识时务地投降,在水浒小说中,宋江投降其实也是无奈之举——他原本也是有志图王的。
有志图王的宋江接受招安,也是无奈之举,因为随着梁山实力的壮大,好汉成分也越来越复杂,甚至可以说是投降派占据了优势,如果他不接受招安,至少有五位好汉会杀他:“当初你给我们的承诺,现在都忘了?”
宋江并不是一个好人,也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“忠臣”,他勾结梁山贼寇,害怕东窗事发而杀死阎婆惜灭口,只是被判处流放到鱼米之乡的江州,这绝对是法外开恩,但宋江却没有半点感激之情,反而酒后吐真言写下《西江月》发狠:“自幼曾攻经史,长成亦有权谋。恰如猛虎卧荒丘,潜伏爪牙忍受。不幸刺文双颊,那堪配在江州。他年若得报冤仇,血染浔阳江口。”
展开剩余81%宋江跟谁有冤仇?当然不是郓城知县、济州府尹,也不是都头朱仝雷横,更不是张文远和阎婆子,因为那些官吏对他都很包庇,宋江也从来没恨过张文远,甚至在得知自己头顶绿油油的之后,也一点都不生气:“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,他若无心恋我,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。我只不上门便了。”
宋江不恨他的长官、同僚,也不恨情敌和苦主,那么他恨的,自然就是没有给他高官厚禄的朝廷了:“心在山东身在吴,飘蓬江海谩嗟吁。他时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。”
“粗通笔墨,少有诗才”且科举不中的黄巢将李唐宗室斩杀殆尽,“刀笔精通,吏道纯熟的宋江还是笑他不够丈夫,那岂不是说宋江要比皇朝做得更“彻底”?
宋江野心勃勃,上了梁山之后马上在众好汉面前为自己树立“受命于天”的人设:“‘耗国因家木’,耗散国家钱粮的人,必是家头着个木字,不是个宋字。‘刀兵点水工’,兴动刀兵之人,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,不是个江字。这个正应宋江身上。那后两句道:‘纵横三十六,播乱在山东。’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。”
“宋江在山东造反”,又将当时的梁山之主晁盖置于何地,有文化的好汉心知肚明,没文化的也会觉得不对劲儿,所以宋江粗暴地打断晁盖给众好汉的排座次议程,原本在梁山待了很久的花荣、秦明、黄信等人也都坐在了“新人”右边,这样右边二十七人,左边是林冲等九人,宋江小集团形成了三比一的优势。
宋江在排完公孙胜之后马上打断,那也是别有用心:上面并排坐四个,晁盖与宋江就都“居中”,不懂礼数的就分不清大小王——即使懂礼数也未必分得清,因为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,不同时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晁盖死掉,卢俊义上梁山,宋江就把公孙胜撵下高台,这样就是宋江居中、卢俊义吴用一左一右,谁是梁山之主一目了然。
宋江坐稳头把交椅后,马上“建天子旌旗”:杏黄色是皇家旗帜专用,“替天行道”是天子职责,飞龙飞虎旗,飞熊飞豹旗,青龙白虎旗,朱雀玄武旗,黄钺白旄,青幡皂盖,绯缨黑纛,又有四斗五方旗,三才九曜旗,二十八宿旗,六十四卦旗,周天九宫八卦旗,一百二十四面镇天旗,那都是朝廷大典和皇帝出行才有的排场。
宋江扯旗造反,自然是要改朝换代,他让乐和唱《满江红》“望天王降诏早招安”,也极有可能是试探大家的态度,结果只有鲁智深武松和李逵站出来反对,就连被逼上梁山、苦大仇深的林冲也没有表态,这肯定不是宋江愿意看到的场面:如果当时一百多个好汉都站起来表示要跟朝廷死战到底,打出一片江山让宋江黄袍加身,您猜宋江会怎么说?
有时候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,尤其是林冲、杨志、史进等跟鲁智深武松关系密切的人不表态,明显就是不反招安。
武松说招安会冷了兄弟们的心,肯定是说错了——很多梁山好汉盼招安的心热着呢,而且宋江早就给了他们承诺,并且画了招安之后荣华富贵的大饼。
我们打开梁山一百单八将名录,就会发现至少有五个人,曾经得到过宋江的承诺,这五个人中,一开始还不包括玉麒麟卢俊义,因为宋江吴用坑卢俊义上梁山的意图很明确:“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,何怕官军缉捕,岂愁兵马来临!”
宋江是想让卢俊义对抗官军的,他“诱降”朝廷将官的时候,却是另外一种说法,比如他对呼延灼的副手天目将彭玘是这样说的:“某等众弟兄也只待圣主宽恩,赦宥重罪,忘生保国,万死不辞!”
呼延灼被捉后,宋江再次重申了他的意图:“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,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。等朝廷见用,受了招安,那时尽忠报国,未为晚矣。”
除了天目将彭玘、双鞭呼延灼,宋江肯定还对大刀关胜、圣水将单廷圭、神火将魏定国有过类似承诺,单廷圭劝魏定国投降的时候说得很明白:“如今朝廷不明,天下大乱,天子昏昧,奸臣弄权。我等归顺宋公明,且归水泊。久后奸臣退位,那时临朝,去邪归正,未为晚矣。”
单廷圭是被关胜活捉后劝降的,魏定国是被单廷圭劝降的,这三个人肯定达成了某种协议,甚至呼延灼可能也参与其中——呼延灼“诈降”忽悠关胜时,那番话也是半真半假:“早间宋江在阵上,林冲、秦明待捉将军,宋江火急收军,诚恐伤犯足下。此人素有归顺之意,无奈众贼不从,暗与呼延灼商议,正要驱使众人归顺。将军若是听从,明日夜间,轻弓短箭,骑着快马,从小路直入贼寨,生擒林冲等寇,解赴京师,共立功勋。”
宋江有没有归顺之意很难说,但关胜和呼延灼肯定不想一辈子当强盗,尤其是双鞭呼延灼,可以说是世代受大宋皇恩,肯定不想给祖上抹黑,而且梁山生活枯燥乏味且危机四伏,原本锦衣玉食起居八座建牙开府的原朝廷军官,肯定会希望通过招安,把前尘往事一笔勾销,重新回到阳光之下。
实事求是地讲,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战斗力并不强,能打赢十节度使八都监并不多,也就是那些曾经当过军官的人还有一些战斗力,其他山贼水费土豪劣绅街头霸王,并没有什么正规作战经验,说他们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,综合实力并不比江南方腊强,朝廷要是动了真格的,把种家军那样的边军调过来,灭梁山只是弹指一挥间。
宋江至少给五个前朝廷军官许下了受招安重做官的诺言,如果他高唱招安论调的时候招致全体反对,他就可能借坡下驴,表示要带着弟兄们打天下,但是除了鲁智深武松李逵之外,似乎并没有反对,于是宋江也只能“顺应大家的意见”,在招安之路上一直走下去了——他要是敢唱耗国因家木,估计反对的人就不是三五个而是一大群了。
宋江受招安纯属无奈之举,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:梁山一隅之地,能扛得住官军一波又一波的征剿吗?如果他一直不肯接受招安,会有多少官军出身的好汉会对他下死手?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千层金配资-实盘配资平台-炒股票手机软件-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