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见过会“空中漂移”的直升机吗?
就是那种,飞得好好的,突然一个急刹车,稳稳钉在半空。
甚至还能机头朝下,倒着飞。
听着像科幻片里的场景,对吧?
这东西,最近就在景德镇,真的飞起来了。一架外形有点怪,但又说不出哪里怪的直升机。
这一下,可就不一样了。
咱们印象里的直升机,总是“嗡嗡嗡”地,速度不算快,有点慢悠悠的感觉。这其实不是它不想飞快,是真飞不快。这里面有个天生的物理坎儿,全世界的直升机都得面对。
你可以这么想,直升机的旋翼在转,一边往前飞,一边往后甩。往前飞的那一边桨叶,速度是直升机速度加上旋转速度,跑得飞快。可往后甩的那一边呢?速度就得减掉直升机速度。
速度越快,这边就越慢,慢到最后,桨叶就“失速”了,抓不住空气,产生不了升力。
飞机就会一头栽下去。
这道坎,就像一堵墙,死死地把直升机的速度限制在了一个范围内。几十年了,大家想了各种办法,都很难捅破这层天花板。
但咱们在景德镇搞出来的这个“怪侠”,它找到了一条全新的路。
你看它的脑袋上,不是一个旋翼,是上下两层,而且转的方向是反的。最关键的是,它的屁股后面,还多了一个像风扇一样的螺旋桨,专门负责往前推。
这个布局,就是它的独门绝技。
它解决那个“速度墙”的办法,说出来简直就是个天才的想法。
“前行桨叶概念”。
简单说,就是我只用你最强的那一面。
当直升机高速往前飞的时候,机身右边,就用上面那层旋翼往前转的桨叶来提供升力。机身左边呢,就用下面那层旋翼往前转的桨叶来提供升力。
两边都用的是“顺风”的、最有劲儿的桨叶。
至于那些往后甩、拖后腿的“失速”桨叶?我根本就不用它们来产生升力。
这个思路,直接绕开了那个几十年的死胡同。
结果就是,这架直升机的飞行速度,一下子飙到了480公里/小时以上。这个速度,已经能和很多老式战斗机掰手腕了。
而且,因为它动力足、控制方式也变了,所以才能做出那些“空中急刹车”、“低头后退”的怪异动作。
这已经不是传统直升机了,它是一种全新的低空飞行猛兽。
最有意思的事儿来了。
搞这个技术的,不止我们一家。美国人起步最早,他们的S-97“突袭者”,跟我们的技术路线几乎一模一样,就像是亲兄弟。
按理说,他们应该早就把这东西造出来,装备部队了。
可就在今年2月,美国陆军突然宣布,不搞了。那个叫“未来攻击侦察机”的大项目,直接下马。
为什么?
他们觉得,现在防空导弹太厉害了,这种有人驾驶的直升机上去太危险,性价比不高,不如把钱拿去搞无人机和卫星。
这就像是,百米赛跑,最强的那个选手,一路领先,眼看就要冲线了,他突然停下来说:嗨,我觉得跑步没意思,我想去游泳。
他这一停,就把整个赛道,连带着那个宝贵的时间窗口,都让给了我们。
这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一个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的机会。
再看看另一个老牌玩家,俄罗斯。
他们的卡-52,也是上下两层旋翼,看着很像。但骨子里,是两代东西。俄罗斯的旋翼,为了安全,桨叶和旋转轴之间是“柔性”连接的,所以上下两层旋翼必须离得很远,不然高速转起来,桨叶一变形,就可能互相打到。
“空中砍头”。
我们这个,叫“刚性旋翼”。桨叶和轴是硬连接的。
这听着简单,做起来难于登天。
这种“硬碰硬”的设计,意味着旋翼在天上飞的时候,所有巨大的拉扯力、气动力、高频振动,都得靠桨叶和桨毂本身硬扛。
这就不是设计图画得好不好的问题了。
这是在考验一个国家最顶级的工业能力。
造这种桨叶的材料,是特种碳纤维复合材料,要用极其复杂的方式一体成型。它必须又强又硬,还得带着一点点“韧性”,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恐怖的应力。
这种材料,这种工艺,过去是美国人的独门绝活,是压箱底的东西。
现在,我们也能造了。
这才是那架直升机能飞起来的真正底气。
所以,当我们在天上看到那个不可思议的“空中漂移”时,那不仅仅是一个战术动作。
那是背后无数材料科学家、工程师夜以继日的成果,是一个国家整个工业体系,从基础材料到尖端制造,全面升级的证明。
我们看到的,是一架直升机。
但我们真正看到的,是一个走到赛道终点线的身影,而这一次,冲线的是我们自己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千层金配资-实盘配资平台-炒股票手机软件-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